作為“80后”“90后”記憶中的民族牙膏品牌,兩面針近日重返大眾視野。
11月18日晚間,兩面針披露了一系列有關籌劃重大資產出售事項的進一步公告,這意味著其剝離房地產及生活用紙業務板塊的決心已定,勢在必行。同時,這也是繼2017年出售“精細化工”業務之后,兩面針再一次縮小業務版圖。
剝離虧損資產
近日,兩面針發布公告稱,擬以協議轉讓的方式,向公司第一大股東廣西柳州市產業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柳州發展”)轉讓持有的房開公司、紙品公司的相關股權及債權。
在這份公告中,兩面針表示,此次交易標的為公司持有的紙品公司84.62%股權、房開公司80%股權,以及紙品公司37174.07萬元債權、對紙業公司78179.61萬元債權及對房開公司2087.64萬元債權。其中,紙品公司84.62%股權和房開公司80%股權評估值合計-4094.83萬元,經交易雙方協商按照0元作價,債權按照賬面值約11.74億元作價,此次交易總價約11.74億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交易前,兩面針的業務分為日化、醫藥、紙業、房地產四個板塊。而在交易完成后,兩面針不再從事紙業及房地產業務。
事實上,為聚焦日化主業,早在兩年前,兩面針還將其“精細化工”業務從
上市公司中徹底剝離。2017年9月,兩面針所持有的鹽城捷康三氯蔗糖制造有限公司(下稱“捷康公司”)35%股權以掛牌底價6557.01萬元轉讓給飛尚實業集團有限公司(下稱“飛尚實業”)。
牙膏巨頭的落寞
聚焦主業,不斷“瘦身”的背后,是近年來兩面針主業不振、多元化戰略失敗的不爭事實。但這個全國家喻戶曉的牙膏品牌,也曾有著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。
2003年的上市前夕,是兩面針的業績巔峰。當年,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.86億元,其中,牙膏品類收入就達到4.42億,占營業收入的75.4%。登陸資本市場后,為進一步增厚業績,兩面針開始不斷擴張公司的業務范圍,除了主營的日化板塊業務,先后進軍醫藥、紙品和房地產開發領域。
也是在這一年,兩面針的業績進入下行通道。2004年,兩面針營業總收入同比下跌2.9%至5.69億元,扣非凈利潤同比下降77.02%至755.43萬元。兩年后,兩面針正式開啟扣非凈利潤連續13年的虧損之路。據披露,2018年兩面針實現凈利潤789.27萬元,扣非凈利潤為-7472.81萬元。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,這一數據也已達到-4343.37萬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雖然扣非凈利潤接連虧損,但兩面針的歸母凈利潤卻總能“適時”扭虧。究其原因,2018年4月27日,上交所在發給兩面針2017年年報問詢函中道出了實情:“(2018年)年報披露,報告期內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-1.44億元、扣非凈利潤-1.54億元,已經連續12年扣非凈利潤虧損。
兩面針業績上的低迷,也直接反映在終端市場上。業內人士表明:“從市場方面來看,日化類產品市場成熟度非常高且品牌分散,而目前兩面針日化產品單一,難以與市場中現存的眾多產品競爭。”相對而言,包括兩面針在內的部分國產品牌在營銷上的投入和重視相對較低,導致產品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失勢敗下陣來。
揮刀剝離生活用紙及房地產業、想要聚焦牙膏主業的兩面針,現在該如何布局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