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晚,植發連鎖機構雍禾醫療集團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雍禾”)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。
“頭等大事”孕育的掛牌上市,正呼之欲出。
然而,植發行業的競爭格局究竟如何?雍禾在行業中處于怎樣的地位?具有怎樣的優勢與策略?
這些問題,都能在“雍禾醫療招股書”(以下簡稱“招股書”)中找到答案。
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調研,2020年,中國植發市場的競爭格局,基本上是“四分天下”。
第一類,是全國民營植發機構,市場份額為23.9%;
第二類,是其他民營植發機構,市場份額為45.6%;
第三類,是美容機構的植發部門,市場份額為15.7%;
第四類,是公立醫院植發科,市場份額為14.8%。
四類機構的競爭格局,招股書并未詳細展開。但通過對業內人士的訪談和資料梳理,我們了解到各類機構的一些特色。
(1)公立醫院植發科
醫生正規,技術可靠,患者信賴;但相對來說,價格較高,手術量少。
(2)美容機構植發部門
在美容機構,整容是主業,這決定了醫生平時主要做隆鼻、隆胸、吸脂、割雙眼皮等整形手術,植發手術相對較少。
(3)其他民營植發機構(非連鎖單體機構)
其他民營植發機構,主要是指非連鎖的單體植發機構。它們數量多、分布廣,但并非一個整體,而是各自獨立的小機構、小診所。
這部分機構,價格相對較低,在規范性、透明度、診療硬件、醫生技術上,也有待提高。
(4)全國民營植發機構(連鎖機構)
連鎖植發機構,網點較多,通常在一二線城市都有分布。這類機構,醫師專職做植發,手術量大,并經常與公立醫院展開交流、培訓、合作,技術純熟;此外,價格適中,服務周到,品質較有保障。
由此就不難理解,為什么全國連鎖民營植發機構更具有競爭優勢:
專業程度上,民營連鎖醫生的技術,不次于公立醫院,甚至因為“熟能生巧”更具優勢;
植發價格上,民營連鎖低于公立醫院、美容機構,高于規范程度不高的非連鎖單體植發機構;
體驗程度上,民營連鎖服務體驗好,環境更舒適;
滲透率上,民營連鎖高于公立醫院、美容機構,低于非連鎖單體植發機構。
所以,與其他三類競爭對手相比,民營連鎖植發機構堪稱“價廉物美”,具有競爭優勢。而雍禾植發,則是其中的佼佼者。
招股書顯示,2020年,雍禾在植發收入、醫生人數、機構網點、患者人數等關鍵指標上,全面超越競爭對手,占有11%的市場份額。
植發收入:2020年達14億人民幣,超越行業第二、第三的總和,行業排名第一;
醫生數量:注冊醫生共229名,超過行業第二、第三的總和,行業排名第一;
機構網點:擁有51家植發機構,覆蓋25個省的50座城市,行業排名第一;
患者人數:2020年,合計50694名患者在雍禾做植發手術,行業排名第一。
在全面領先競爭對手的前提下,雍禾又將如何進一步擴大競爭優勢呢?
招股書顯示,雍禾計劃通過向“低線城市滲透”,擴大市場的覆蓋范圍。而擴張的數量非常明確:計劃在未來幾年,使雍禾的機構數量達到接近100家。
從51家到接近100家,這意味著,雍禾的機構數量即將翻番。
而由上述競爭格局的分析可知,雍禾計劃進入的低線城市,目前正被滲透率較高,但規范度、透明度都有待提高的“其他民營植發機構”所占據。
目前,它們的市場份額為45.6%,幾乎是植發市場的一半。
可以預見,雍禾新的競爭策略如果成功,或將打破中國植發行業“四分天下”的格局。
運用確立的品牌、網點、專業度等方面的競爭優勢,從高線城市推向低線城市,用高品質服務替代低品質服務……
這樣的競爭策略,目標清晰,步驟明確。伴隨國家對醫美市場的規范、整頓,勝負天平更是不斷向正規機構傾斜。
在過往,雍禾憑借規范的服務和領先的運營,已實現了比植發行業更快速的增長;在未來,雍禾憑借現有的領導地位和競爭策略,還將如何高速增長,值得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