縱觀
IPO被否的企業,我們可以發現,發審委最為關注的還是財務數據的真實性;而在財務數據中,毛利率、現金流、應收賬款、存貨、現金交易、銷售模式等是審核的重中之重。除財務之外,股權結構過于分散、實際控制人不明、潛在股權爭議等股權類問題;業務資質、訴訟糾紛等合法合規類問題;內部控制規范性問題;募資用途合理性問題等也是發審委重點關注的方面。
隨著“大發審委”的成立,發審委對于企業資質的審查趨嚴,企業過會的難度也隨之加大。對于“集郵黨”而言,單純通過關注上市輔導公告而進行購買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,而針對企業的研判,則成為了重中之重。
規模維度:確有“隱形門檻”,但并不會“一刀切”
坊間一直傳言,最近三年扣非凈利潤3000萬元是申報IPO的“隱性門檻”;雖然監管層從未對此做過表態,但從實際結果來看,絕大部分過會企業均符合這一標準;而不滿足的企業通過率相對較低。
在19家歸母凈利潤不足3000萬的企業中,有多達11家企業被否決;而在歸母凈利潤3000-5000萬元區間的154家企業中,有23家企業被否決。而在多達499家歸母凈利潤超過5000萬的企業中,僅有28家被否決,其中利潤規模大于5億元的企業目前尚無被否決的情況出現(養元飲品暫緩表決)。
但另一方面,即使未能滿足凈利潤3000萬的“隱性門檻”,也并不意味著企業申報一定會失敗。例如2017年3月28日過會、4月24日在創業板上市的杭州園林(300649.SZ),其2014-2016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344萬元、1405萬元、2524萬元,扣非后分別為2291萬元、1412萬元、2518萬元,沒有一年達到“隱性門檻”的標準;但公司所處行業(園林設計)市場空間較大、主營業務運營良好、股權結構清晰,因此也得以成功過會;而杭州園林三季報也顯示,在成功上市之后,公司業績出現了大幅度增長。
行業維度: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是主流
在所有被否決企業中,數量最多的是制造業,為51家;不過由于申報企業中制造業行業本身基數較大,因此被否決率只有10.30%,相比整體而言被否決率較低;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有9家被否,被否率15.00%,與制造業總體比例相近。目前,批發和零售業/金融業/電力、熱力、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/交通運輸、倉儲和郵政業等行業尚未出現申報企業被否決情況;而農林牧漁業(申報1家,被否決1家),居民服務、修理和其他服務業(申報2家,被否決1家),采礦業(申報6家,被否決2家),租賃和商務服務業(申報12家,被否決3家)均屬于申報企業較少且被否決率較高的行業。
可以看出,被否決率較高的農林牧漁業、居民服務業、采礦業等均屬于較為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,且往往存在現金交易過多、財務狀況不清晰等情況,對于上市可能會造成不利影響;因此在選擇IPO企業時,應謹慎考慮以上行業的企業。而相對的,金融業、運輸業等行業的企業主營業務明確、財務狀況相對清晰,也有著相對較高的過會幾率。至于申報企業數量最多的制造業和信息技術行業,則整體過會幾率較高,但仍需要關注公司具體發展狀況。
公司維度:最為關注財務數據的真實性
在“大發審委”成立后,共有16家上會企業被否決??v觀上會被否的企業,我們可以發現,發審委最為關注的還是財務數據的真實性;而在財務數據中,毛利率、現金流、應收賬款、存貨、現金交易、銷售模式等是審核的重中之重。
毛利率
毛利率是發審委最為關注的財務指標之一。最容易被發審委關注的問題包括:企業毛利率明顯高于同行業水平;報告期毛利率與同行業公司變動不一致;毛利率逐年下滑等??梢?,無論是與同行業相比毛利率過高還是過低、出現異常增長還是下降,都很容易受到發審委的問詢。
經營性現金流
判斷傳統型公司財務真實性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,就是檢查其現金流與利潤的匹配程度。如果企業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高度匹配,則往往證明公司具備穩定盈利能力;而如果出現較大差異,則有可能會出現利潤虛增情況。具體而言,應收賬款高企、存貨高企等是發審委重點關注的方面。
應收賬款
作為資產負債表的重要組成部分,應收賬款也是部分企業調節營收、利潤的主要途徑之一。在我國資本市場出現過的財務造假上市的案例中,通過虛增應收賬款增加營收、利潤的方式較為常見。
存貨
存貨作為公司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一直受到發審委的高度關注。存貨過多,不僅容易造成積壓情況、增加保管等成本,而且一旦出現貶值則會間接影響公司營收和業績。另一方面,對于存貨價值的評估、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方式等也是發審委重點考量的方面。因此,出現存貨余額大幅度增加,或是存貨周轉率持續下降等情況的公司容易受到發審委問詢。
現金交易
現金交易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結算方式,但由于其難以留痕的缺陷,使得如果企業大量采取現金交易方式結算的話,難以驗證其交易的可靠性。
由于農林牧漁類企業大量采取現金結算,因此也使得其成為了最難通過審核的行業之一,在判斷企業申報IPO成功率時需重點關注。
銷售模式
對于大部分公司而言,銷售是重中之重的環節,但在銷售過程中也容易帶來問題。經銷模式由于容易產生虛增訂單、關聯交易等情形,而成為了發審委重點關注的問題;此外,銷售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、客戶集中度等也受到高度關注。
除了以上各項財務要點之外,股權結構過于分散、實際控制人不明、潛在股權爭議等股權類問題;業務資質、訴訟糾紛等合法合規類問題;內部控制規范性問題;募資用途合理性問題等也是發審委重點關注的方面。
不難看出,雖然目前IPO審核速度加快,但成功過會的幾率卻在變小。在新的發審委的審核體制下,證監會對于參與發行審核的7名委員采取電腦搖號、單次授權的方式,避免委員“被公關”問題出現;更是強調了對違法違規委員的責任,使得委員在審核的過程中更加嚴謹。
對于擬IPO的企業而言,打磨自身、減少“硬傷”是當務之急;而對于各路“集郵黨”而言,對標的公司進入深入研究、判斷其IPO是否靠譜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。